OVERVIEW
以下為參加 109 年度由交通部公路局所辦理的公路公共運輸規劃競賽之第一階段摘要
TEAM MEMBERS
洪佩妤、劉映汝、林欣儀、藍子琪
TIME
Apr 2020 
MY ROLE
Case Study
UI Flow
一、背景與動機
這次提案的內容,本組將以台中烏日轉運中心為例,針對主辦單位優先參考主題的第二項—「偏鄉公路公共運輸智慧平台與共享運輸」著手,輔以參考主題第六點—「公路公共運輸乘客轉乘行為分析與模式」讓整個提案更加完善。
烏日轉運中心在台中市政府交通局中程施政計畫(108 至 111 年度)的規劃中,希望將其打造為重要交通轉運樞紐,連接周邊的兩大公共運輸系統捷運、客運轉運站形成三鐵共構,提供乘客完善的大眾運輸轉乘服務。
互動式數位顯示看板的成功案例早已於2019由洛杉磯郡都會運輸管理局在LA Metro地鐵藍線沿線設立。提供乘客完善的及時轉乘資訊。
雖然台中目前擁有超過700座智慧站牌,但大部分仍採用舊式智慧型站牌、傳統紙質路線表,都無法有效地將重要資訊做簡化並即時提供給旅客。而大多數的智慧站牌也只是將資訊簡單的電子化,並沒有實質去解決問題。即便是將資訊貼至官方網站,也可能因為輸入的關鍵字錯誤、不知道實用資訊的放置處,而導致使用者(乘客)查詢轉乘資訊時有挫敗感,產生厭惡。
本文所稱觸控介面技術指的是觸控使用者介面(TUI,Touching User Interface),指將觸控的技術與使用者經驗(UI/UX)的觀念結合作設計,讓使用者在二者的配合下能獲得良好的使用者體驗。
為有效解決上述之問題,本次專案目標為改善烏日轉運中心現有之智慧公車站牌,將觸控介面技術與設計引入並實際應用,讓乘客不再是被動接收,而是可以藉由觸控的方式與乘車資訊作實質且有趣的互動。
內容首先分析乘客在台中的公路及其他公共運輸的轉乘行為,依據友善使用者(User-friendly)的概念,設計能友善乘客、提供互動式轉乘資訊的人機互動介面(HCI)。以良好的使用者體驗提升搭乘大眾運輸之意願並提升大眾運輸轉乘效率。到後期展示成果時,我們將選定已擁有智慧站牌且亟需改善的站點作為示範站點。
二、研究範圍
本提案的主要研究範圍以台中市烏日轉運中心為核心,與台中市區(含東、南、北、中區)共同組成。研究對象為任何從某種運輸方式,藉由烏日轉運中心設施轉乘另一種運輸方式抵達目的地之乘客。研究內容著重在提升台中市烏日轉運中心與台中市區之間的轉乘運輸效率,藉由導入友善使用者之人機介面(HCI),減少民眾的心理負荷,讓搭乘大眾運輸工具的過程更加輕鬆愉快。
台中高鐵站位於烏日區,旅客主要依靠自小客車、接駁公車和計程車抵達市區,而台中捷運預計於今年(2020)底完工,在新烏日站完成三鐵共構(高鐵、台鐵、捷運)的計畫,讓旅客能夠更方便地從高鐵站前往市區。但由於公車路線資訊冗雜、鐵路與公路運輸班表難以掌握等問題,造成民眾搭車不便、時間成本增加,從而降低了民眾搭乘大眾運輸之意願。​​​​​​​
三、公共運輸供給與需求現況分析
(一) 台中公共運輸系統現況分析
根據台中主計處更新之107年的市政統計分析,公共運輸系統並非目前大部分民眾最常使用之交通運具。由圖1可以得知,當前公共運輸的使用率約為兩成。

台中市外出民眾使用運具次數佔率

台中地區鐵路客運量

近期臺中市政府交通局中程施政計畫(108 至 111 年度)中致力於推動綠色運具(green modes)的使用,因此實施 10 公里內免費乘車優惠、調整公車路網,擴增服務範圍...等等交通政策,已開始吸引更多旅客搭乘公共運輸系統。
根據臺中市政府交通局 106 年度施政績效報告,106年度平均每月公車搭乘運量為 11,257,945 人次,總載客量 1 億 3,509 萬 5,334 人次。至 107 年 12 月,公車總載客量為 136,322,825 人次,且平均每月公車搭乘運量為11,360,235 人次。從近期之統計分析報告來看,搭乘台中地區公車客運的人數是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由圖2可以發現,搭乘台中地區鐵路的客運量是有逐年提升的趨勢,也呼應了上述旅客開始更頻繁地搭乘公共運輸系統之敘述。
 (二)台中轉運站現況分析
目前台中主要有朝馬、台中、水楠、霧峰、烏日、大甲、豐原、沙鹿等八大轉運中心,提供了主幹線(鐵路、國道客運)與地區接駁線之交通往來,而本計畫的主要研究對象-烏日轉運中心,便是承接高鐵站與台中市區接駁的主要核心。
搭乘高鐵的外地旅客若欲前往市區,目前只有台鐵、(高鐵快捷)公車這兩種大眾交通運輸方式,但受時間銜接縫隙(主幹線與區域交通的時刻表無法有效銜接)、空間縫隙(站點步行距離過長,從高鐵站到台鐵站須步行約10-15分鐘)、資訊縫隙(無法有效得知轉乘點的相關資訊)、途中需轉承之次數過高等因素影響,無法達成公共運輸之無縫式接駁服務(seamless feeder service),導致使用者搭乘大眾交通運輸的意願不高。即使台中公車十公里內可免費搭乘,使用者也會傾向選擇金錢成本較高之私人載具(如計程車、Uber、汽機車)。
四、規劃方法(UI)

台中智慧站牌 UI Flow

本組設計之智慧公車站牌,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讓使用者能夠擁有更清楚的轉乘及路線資訊,所以將觸控站牌設計了「公車路線」、「轉乘交通方式」、「QR Code」等等功能介面。繪製UI Flow圖之用意為以心智圖的架構,闡述本次提案的智慧公車站牌上所涵蓋之功能,以及須製作多少子頁面,讓功能達到完善。
「公車路線」介面的功能有路線查詢、路線規劃以及時刻表,共3項功能。首先,使用者可藉由按下「路線查詢」的按鈕,頁面會跑出個公車路線的起點與迄點,供使用者了解乘車方向。接著點選想要搭乘的公車路線,智慧站牌會顯示此站在整條路線上的位置及其他站點資訊。如果按下「路線規劃」,使用者可以輸入想去的目的地,此時,按下「查詢公車路線」就能找到可以到達目的地的公車路線。若是想看看周邊有什麼推薦的景點,也可以回到前頁,點選推薦景點。接著就會由系統依據距離遠近,提供更詳細的景點資訊給使用者。最後,按下「時刻表」的按鈕後,使用者可以查詢到公車路線的當日早晚時刻表,讓使用者在做規畫時能有更詳細的轉乘資訊,吸引乘客停留更長時間。
「轉乘交通方式」介面則是透過智慧站牌的介面,將捷運、台鐵、國道客運、共享單車的即時現況(數量)顯示出來,讓使用者在交通上更為方便,不用擔心錯過搭乘時間,或是到了共享單車租借處,才發現數量不足,而白跑一趟。
另外,我們也將在介面首頁設置兩個「QR code」讓轉乘民眾掃描。其中一個的功能是讓轉乘民眾能夠提供自己的意見,如此一來往後在更新智慧站牌時就能夠根據乘客的反饋來優化,以便提供更好的使用者體驗。另外一個的功能則是在提供轉成乘客更多額外的資訊與相關連結。
五、預期成果
期望能夠透過此智慧公車站牌的介面改良,依據友善使用者(User-friendly)的概念,設計能友善乘客、提供互動式轉乘資訊的人機互動介面,並有效解決台中搭乘大眾交通工具不便、時間成本高的公共運輸問題。
以良好的使用者體驗讓對於 3C 產品熟悉度不一的不同族群都能夠輕鬆使用,從中提高台中市民的使用意願,並擴展乘客的年齡比例。並且在轉乘大眾交通工具時提供更明確的指示,進而提升搭乘大眾運輸之意願並提升大眾運輸轉乘效率,降低遊客依靠自小客車、接駁公車和計程車抵達市區的習慣。讓乘客不再是被動接收,而是可以藉由觸控的方式與乘車資訊作實質且有趣的互動,有效地將重要資訊做簡化並即時提供給旅客,減少使用者查詢轉乘資訊時的挫敗感。
此外,本計畫目前是著重於台中烏日轉運中心,在計畫啟動後,我們會針對造訪台中的旅客或是台中在地居民進行調查,若是此計畫實施後的成效良好,希望可以推廣至其他台中其他地區,甚至是全台灣的公共運輸系統,提供臺灣各地交通問題新的整合解決方案。
Back to Top